洞穴是荒漠中鼠类生活的中心并会产生重要的生态效应,监测鼠类洞穴并及时、准确地对鼠害进行预测和预警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5月4日,我院张仁平教授课题组在农林科学1区期刊Catena上发表题为“Response mechanism of rodent burrow density to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esert areas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的研究论文,分析了植物群落类型及植物物种对于鼠洞密度的影响,论文第一作者为本科生徐浩恩。
该研究将地面调查数据与无人机航拍鼠洞数据结合,分析了鼠洞密度与9类植物群落和34个植物种之间的关系,并从32个环境因子中计算得到6个鼠洞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揭示了鼠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内的鼠洞密度呈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植物群落之间的差异对鼠洞密度存在显著影响(P=0.048**),50.0%的植物种在至少一个层次中对密度有着显著影响。在具有迟滞性的17个因子中,仅有2个自然环境因子的滞后效应在一个月以内。土壤粘土含量、高程、NDSI、植被覆盖度、降水量和土壤密度这6个自然环境因子是鼠洞密度的最重要影响因子,且在考虑因子的成对交互作用时,因子对于鼠洞密度造成的影响强度至少是单因子独立作用的7倍。
图1 (a)2021–2022年样地鼠类掘洞指数(RBI)空间分布图;(b)2021年7月与2022年7月样地中鼠类掘洞活动所占比例;(c)2021–2022年样地鼠类掘洞指数(RBI)的比例构成
图2 六个最具影响力的变量的部分依赖关系图
图3 三个最强成对交互作用的三维部分依赖图(上)与无成对交互作用模型的三维部分依赖图(下)的比较
该研究利用无人机航拍监测荒漠鼠洞密度信息,在大区域尺度上分析了植物群落类型及植物物种对于鼠洞密度的影响,并通过模型构建探索了其他影响鼠洞密度的自然环境因子。研究可为及时准确地掌握鼠洞空间分布特征,减缓荒漠生态系统退化趋势以及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DOI: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4.108091